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

新文科 | 经济学院2023年新文科建设总结

  过去的一年,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积极回应我省《新文科建设宣言》,强化价值引领,深化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文科发展新格局。

一、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优化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过去的一年,学院坚持以本为本,不断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坚持思想引领,严格教师立德树人过程管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适应数字经济和数据治理等新要求,结合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同行业高水平学校调研以及校友调研,坚持内涵建设,推进专业核心课程的更新,增开《政治经济学II》《资本论选读》等课程,完善“史学论”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推动经济学专业与经济统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史等专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与计算机科学、数学等理工专业的交叉融合,突破“小文科”思维,构建“大文科”视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课程建设,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经济学院赴上海高校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调研交流

二、以金课建设为引领,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

一是强化课程建设。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围绕学生发展适时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合理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积极打造“金课。已建成微观经济学、公司金融已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教学团对已建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二是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严格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严把政治关、学术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打造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文科课堂。选好用好教材,从中国实践出发,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把深入分析上升为理论体系,形成系统性的学说和范畴,即“中国经济学”;

三是以中国经济学为主体,构建经济学教学课程体系。同时科学批判、准确讲授当代西方经济学课程,系统性地开设经济学分析、技术性和工具性课程以及数学、统计、计量、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等课程。

               组织学生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开展调研学习

三、巩固校企协同育人,夯实新文科人才培养基地

推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2023年新建实习基地5个,充分发挥校地、校企双方优势,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通过双导师制全程指导 学生实践实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学科专业为中心,以学院现有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围绕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生态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等主题,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和国情、省情教育有机结合;实施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选派教师建立项目指导教师团队,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经济学沙盘模拟大赛、创新实践等项目,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经济学院杰出校友包彩红老师为经济学院2023级本科新生做报告

           学院在中信建投证券甘肃分公司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四、以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目的,加强实验实践教学

依托学院“经济综合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以高水平实验教学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在今年数字金融中心投入运营后,学院23年对经济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集成性升级改造,新建了313316318三个综合实验室。已初步形成较完善的综合模拟实训中心,能满足相关专业学生模拟实训需要、技能培训考证的需要、以及顶岗实习的需要。此外,为充实师生科研数据与软件条件,推动学校经济学学科科研能力提升和高层次科研项目获批数量再创新高。经济学院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23年集中采购了Wind数据库、EPS宏观经济数据库和Stata18正版软件,为经济学院教师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

         实验经济学教学成果

五、以更好的“教”为目的,提升经济学专业师资水平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严格教师立德树人过程管理,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以教书育人水平提升为中心,加强新文科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育”结合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加快教学团队建设,已打造1个省级教学团队;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建立常态化的教师进修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2023年新引进博士师资5人次。

六、以更好的“学”为中心,打造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紧紧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目标指向,构建科学有效的经济学教育质量评价保障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设立教研室,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严格执行“院--教学督导”三级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集体备课和新入职教师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委员会的功能,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常态化、范化和科学化。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与考核,严格学生补考、缓考、重修等制度,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实行毕业论文查重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度;通过“课前预习、平时作业、课外阅读、课外讨论和期中考试”等课堂教学延伸五环节,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建立“评教-跟踪-退出-培训-准入-跟踪”的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闭环体系;实施学生评教、同行评议与院领导听课 “三位一体”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分析、反馈、改进制度,将教学效果和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标准,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