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

西北师范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西北师范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西师发[2001]123号)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精神,根据《西北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要求,我校从2001级本科生起实行学分制。
    一、实施学分制的目的、任务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指标,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志趣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知识和学习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选择,体现因材施教。
    实施学分制的目的,是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学分制的任务,是建立弹性学制与选课制下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保障体系。
    二、学分制实施的内容
    我校的学分制实施由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保障体系四部分组成。
   (一)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志趣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建立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基本规格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掌握主修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坚实的业务素质,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达到主修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符合毕业条件。
    2、副(辅)修与攻读双学位
    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按照自身条件自行选择以下修读层次:
    (1)攻读双学位。修读主修专业之外另一个学科的本科专业规定课程,达到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
    (2)副修本科。修读主修专业之外另一个本科专业的规定课程,达到毕业条件。
    (3)副修专科。修读主修专业之外另一个专科专业规定的课程,达到毕业条件。
    (4)辅修专业方向。修读主修专业的另一个专业方向系列限选课程或相近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系列限选课程。
   (二)教学管理体制
    1、教学计划管理。以1999年修订的《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结构为基础,本着“强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注重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以“通识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制订各本科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同时制订各专业作为副修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及部分副修专科专业的教学计划。
    2、学籍管理。适应学分制特点,对学生报到注册、学习修业、课程考核、成绩管理、课程免修重修以及休学、复学、转学、退学、提前毕业与延长修业、毕(结)业、学位授予等做出明确规定。
    3、教学资源管理。本着“统一调配、规范管理、充分利用、高效运转”的原则,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教学资料、教学设备等)进行管理、使用。
    4、排课选课管理。排课选课是学分制运行的关键环节,对排课、选课的办法、程序,学校制定统一制度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生多层次修读各类课程的需求。
   (三)教学运行机制
    1、弹性学制。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本科生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
    2、选课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志趣和特长,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修读课程和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3、绩点制。以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量化指标,根据学生修读课程的学分数和考核成绩综合计算,作为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学位授予、推荐免试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
    4、导师与班主任并行制。每位讲师以上教师负责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以主修专业为主确定修业计划、修读课程、学习进程、发展方向等,对学生学业全面负责,关心学生成长。同时,学生在读期间编定行政班级,参加该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党团组织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精神;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会同导师共同关心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指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多层次副(辅)修制。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志趣特长,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开设以下层次的副(辅)修:(1)攻读双学位;(2)副修本科;(3)副修专科;(4)辅修专业方向。
   (四)教学保障体系
    1、建立综合教务管理计算机系统。明确界定校、院两级的管理职责,依托校园网,建立以教学计划管理、学籍成绩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排课选课管理、信息检索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2、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网络的作用;严格课程考试管理制度,适度实行考教分离;监控试题命题质量,有效开展试卷展评。
    3、合理收取有关费用。对学生重修、副修、延长修业年限等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4、后勤保障。相应调整学生后勤工作的管理服务制度,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要求。
    三、工作时间安排
    实行学分制,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应严格组织、精心安排。
    2001年2月—6月:
    (1)制定学分制教学管理系列文件;
    (2)完成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制订、编印;
    (3)设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框架与内容,完成系统软件初步开发;
    (4)完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硬件建设。
    2001年7月—10月:
    (1)完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的测试,部分信息进入计算机管理;
    (2)开展各教学单位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3)2001级学生按学分制管理模式正式运行。
    2001年11月—2005年8月:
    (1)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运行、完善;
    (2)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运行、完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