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开设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学校“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抓好教师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教学这个重心”的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学校决定建设基于“五个能力”培养的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对24个学院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现将课程建设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程建设原则
1.学校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建设包含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科学、艺术与体育素养和教师教育理论与技能共五个模块的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
2.坚持开发与补进并重的原则,既注重挖掘本校教育资源,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又充分利用慕课、尔雅课程资源优势,引进优质网络平台通识教育课程。
3.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原则,既注重课程精品化建设确保课程开设质量,又保证课程建设数量和开课率,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4.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既要注重课程内容和体系建设,又加强课程管理,充分发挥课程效能。
二、课程申报要求
1. 课程申报方式
(1)委托学院建设课程。学校在对24个学院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已委托各学院围绕学校“五个能力”培养目标,由学院主导并组织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发建设通识教育课程,在对征集课程进行审核遴选后,确定建设66门课程(附件1)。
(2)委托教师建设课程。已经开设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课程内容符合学校课程建设总体要求,能够确保较高的开课率,在对课程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可申报开设学校通识教育课程。
(3)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鼓励支持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组建团队开发建设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可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开发申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
2. 课程教学要求
1.每门课程可由多人(团队成员)分单元授课,提倡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鼓励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鼓励教师利用校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翻转教学,或与校外专家组成教学团队进行教学。
3.注重教学内容的通识性、科学性、经典性和启发性,重在探究知识背后的价值观、方法论以及精神境界。
4.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多学科综合视野的原则,引导学生在本专业学科领域之外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选修课程。
3.课程考核要求
根据“五个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和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比例不超过50%。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和练习量的要求。提倡通过课堂讨论、撰写报告或小论文等办法,检测学生学习质量。
4.课程申报时间
5月13日前,各学院将《西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附件2)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科(9号教学楼1306室),同时将申请表和课程团队教师电子版照片发送至jiaoxk@nwnu.edu.cn。
三、保障措施
1. 学校设立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用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申报课程以教学项目立项的方式建设,委托学院建设课程每门支持经费2万元,委托教师和教师自主申报课程每门支持经费0.5万元。
2. 为鼓励通识教育课程的团队投身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开设质量,开设课程教学工作量按照加权1.5系数计算。
3. 学校加强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提供足够的网络学习空间、设备,满足课程信息化教学及对实践环节的需求,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质量。
4. 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采用激励和淘汰相结合的机制,并通过不定期复评、不断更新的方法进行动态调整。学校对立项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验收,验收不通过者,将给予一个学期的整改,整改后经检查仍不通过者,将停开。课程验收通过后,如果连续二轮学生选课人数不足40人,或者发生重大教学事故,或者学生评教不合格的课程也将停开。
附件:
教 务 处
2016年4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