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

【59届联合编队教育实习实习感悟之七】实践是自我完善的沃土

2018年9月13日,我来到了实习学校——东乡县民族中学,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刚下车就感受到了师生的热情接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师实习之旅。刚开始,还没来得及听课,学校就因某位高一数学老师身体不适,让我开始代课。

三年来,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优秀师范大学生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虽然只上了两个星期的课,但是我却感受到了当老师的不易和快乐。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听到学生喊一声“老师好”的时候,心理别提有多开心。但又因为对他们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够,所以在刚开始讲课的时候很艰难,很多基础的知识点都不了解。后来我调整了自己的讲课方式,尽量把每一个问题都用最直接的话语表达,每一个问题都用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方法解答。虽然这样会使我讲课的进度变慢,但是看到他们都听懂了,我心里倍感自豪。

在上了两周的课后,我发现自己讲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好多次课上,总是内容没有讲完就下课了。每次在备课的时候总想把尽量多的内容传授给我的学生,但是却忽略了一节课只有40分钟,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那么多的内容不太可能。后来通过总结,我发现主要是因为自己缺少授课经验,备课不充分,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讲课的节奏感没有把握到位,一堂课下来总有手忙脚乱的感觉。

其次,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当学生遇到难题问我的时候,我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他们讲解,但是没有考虑他们这个阶段能不能接受这种讲题方式。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想方设法去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刚看教材的时候,我觉得40分钟完全可以讲解很多的内容,后来经过备课、上课,我发现要拓展的东西很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一节课能说完几页书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特别注意这些问题,提前备课,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适当的教学内容。

讲课带给我们最初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再是与我们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们的解答,有听不明白的地方会突然提问。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处理这种情况,比如将全班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同学们针对问题坐在一起讨论,之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

在批改作业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学生在作业里出现的问题我都会做标注,然后在课前把错误多的题梳理一遍。对于错题比较多的同学我会课下一一作指导。

以上就是我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心路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从备课到写教案到讲课再到后来听取指导教师的建议。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待于提高,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更好。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宋盈颖;实习学校:东乡县民族中学指导老师翟存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