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董晨钟教授带队参加2021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2月2日,2021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本次视频会议教育部设主会场,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参会。各省教育厅、民委及语言文字工作成绩突出的部分部属高校、部属合建高校以及部委所属高校在当地分会场参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董晨钟教授带队在甘肃省教育分会场参会。
会议总结了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语言文字事业的新使命与新任务,并对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努力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贵州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6个省份进行了现场视频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田学军讲话。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主持会议。
田学军指出,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党和国家赋予语言文字工作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了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符合宪法精神,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指出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讲话突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发展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语言文字作为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事业,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也是安全资源、战略资源,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站在新起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及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和孙春兰副总理讲话精神,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语言文字工作全过程,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田学军强调,各地要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的语言文字事业规划体系。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提升国家语言文字服务能力。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语言文化资源,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深化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基础。
田学军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做好语言文字工作,首先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语言文字工作全过程。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定“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发展信心。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春天已经到了,要深刻认识到,时代赋予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重要的历史使命。焕发全新的工作状态、展示全新的工作形象,所有的工作都要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为中心,进一步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展现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二是要激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发展动力。要按照陈宝生同志提出的五个“找”,即“认识上找差距、工作上找短板、措施上找弱项、落实上找问题、安全上找盲点”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久久为功的韧性和毅力攻坚克难。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要凝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合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目标是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战线的共同目标,离不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战线的协同配合。各地要从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入手,充分发挥语委委员单位的作用和优势,加强社会各方力量的统筹协调,从根本上解决语言文字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让我们共同携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后,甘肃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陈继宗同志强调要求,省内各高校语言工作委员会要认真学习此次会议精神,在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测试、推普脱贫、基地建设等语言文字工作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继续积极发挥引领者、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
据悉,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在国家语委、甘肃省语委的领导下,立足甘肃、扎根西北,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把西北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推广、中华传统和经典优秀文化传播、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边疆稳定作为核心任务。自2008年起向新疆阿克苏地区13年持续派遣24批4871名师范类大学生开展实习支教。自2015年起,连续6年选派6期483名学前教育专业同学赴甘南州基层幼儿园开展专项支教。2020年,组织213名师范生赴临夏州东乡自治县开展援教顶岗。实习支教地点均为“三区三州”基层学校,时间以学期为单位交替进行,持续推进。支教大学生在基地学校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学工作,抢抓儿童语言关键期,使民族地区儿童能说会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推普脱贫工作,结合推广普通话、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师范教育人才和非师范语言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为提升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水平,阻断贫困地区代际传递、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地区和边疆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教育部副部长孙尧、翁铁慧、纪检组长吴道槐在甘肃调研期间,对学校脱贫攻坚工作予以高度评价。教育部脱贫攻坚办向学校发来感谢信,称赞西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攻坚克难、志智双扶,广大师生广泛参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扶贫之路。”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积极举办“月映如意·诗锦中华”中秋国庆音乐诗会,“同心抗疫·励志强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征文大赛,云端开展第十八届“丁香花开”中国诗词文化节,“润雅六艺·逐梦芳华”迎新晚会,“重走古丝绸之路——听国际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经典诵读活动,送经典下基层系列诵读、展演活动,同时举办系列“名家进校园”知识讲座品牌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2020年6月23日,西北师范大学应急语言服务团成立。服务团以无偿服务为宗旨,以志愿参与为原则,打造一支反应迅速、作风过硬、专业精湛的应急语言服务队伍,为甘肃省以及西北师大涉外交往应急事件提供精准语言服务,开展各类活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力做好国际航班入境兰州外籍人员疫情防控有关工作,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王世莹、张丽霞两位同学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展国际航班入境兰州疫情防控现场翻译工作,用最美的语言服务来兰的外籍人员,获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荣誉。近年来,西北师大还积极承担了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甘肃国际产能合作洽谈会”“甘肃省政府欧盟项目”“第三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暨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甘肃省文博会”“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外事与语言文字服务工作。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被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首批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