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

甘肃省教育厅调研我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施情况

   2023年6月21日,甘肃省教育厅调研我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施情况。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23]9号)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教育厅组织这次调研。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张梦涛、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三级调研员秦煜世、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干部陈洁一行3人开展调研。调研围绕五方面内容。一是学校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培养规模、培养目标方面的情况;二是学校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面的实施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特色亮点及成效等的情况;三是学校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四是学校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面的下一步打算;五是学校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意见建议。学校介绍了各方面情况。

据悉,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2018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2019年7月,甘肃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10个甘肃省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1个基地班,20201个班,20212个班,20228个班;丝绸之路文明基地班2个(2022年秋季未招生),新文科基地班4个,理科基地班3个,数学基地班1个,物理学基地班1个。

在学籍管理方面,通过两次分流考核的学生,在第四学年纳入当年免试推荐硕士生招生计划(学校单独划拨名额,不占用培养主体学院推免名额)。学生从第9学期起取得研究生学籍。第一阶段(3 年),即本科一至三年级,开设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学科通识课程以及相关学科专题课程学习。第二阶段(1年),即本科向研究生过渡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同时,选择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完成硕士阶段的先修课程学习。第三阶段(2年),硕士阶段科研实践,科研成果总结,学位论文撰写。在培养特色方面,实行“一制三化”培养,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培养主体学院为基地班每一位学生安排两位导师。新生入学后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四年级开始研究型学习后,配备具有研究生指导资格的第二导师;严格控制班级规模,每班不超过25人;安排博导和名师为基地班学生授课、导研,实行暑期 2-3 周短学期制,强化学生科研训练;支持基地班学生国际化培养。今年3月,历史文化学院组织2020级丝绸之路文明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赴希腊雅典大学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