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2023年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反馈会
2023年11月29日下午,学校在云衢楼召开2023年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反馈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潘竟虎主持。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英语、化学、物理学6个专业负责人及所在学院教学院长、学校督导、教务处干部19人参加会议。
会上,潘竟虎回顾了我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相关工作。学校于3月根据省教育厅、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安排启动后,在甘肃省教育厅、重庆教育评估院以及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已完成申请阶段(2023年3月1日—4月23日)、评建阶段(2023年4月24日—11月6日)、专家进校阶段(2023年11月7日—10日),现已推进至整改阶段。根据认证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具体整改方案。
根据会议安排,各专业汇报了整改方案。各专业从每个专家考查进程、 进校考查结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做了陈述,并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质量保障、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等8方面逐条进行了汇报。通过仔细分析专家提出的意见,发现专家主要聚焦的方面。各专业表态,将认真做好专业认证整改下半篇文章,强弱项补短板堵漏洞,抓落实讲细节求卓越,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不断提升专业的办学特色和水平,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3个专业还制定了改进工作台账及分模块改进方案。学校督导马正学、樊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潘竟虎总结强调,根据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状态保持监控办法(试行)》【2021年】01号的通知,学校近期将完成相关工作。潘竟虎从16个方面进行了安排。各专业要充分发挥认证“以评促改”作用,保证通过认证专业在有效期内按照认证理念标准要求,全面落实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求,形成持续质量改进机制,实现认证工作目标。一是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认证过程中专家组提出的问题,瞄准产出导向的评价改进机制等薄弱环节,明确改进工作目标与任务,落实各项改进工作。二是强化主体作用。通过认证状态保持监控,使学校加强质量意识,发挥质量保障主体作用,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保证制度执行落实,最终形成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三是注重工作实效。各专业要按有关要求,真动真改,并留存、整理必要的过程性及结果性证据,提高工作实效,避免形式主义。英语、化学、物理学三个专业着手启动自评报告撰写。
持续改进是认证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基本要求,也是认证工作的价值体现。通过认证的专业在认证有效期内,根据认证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各类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健全持续改进机制,对保障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督促通过认证专业在认证有效期内保持认证状态,持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