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5年支教情绘就“同心圆”
15年前,西北师范大学首批赴新疆阿克苏支教的学子刘国贤选择留在了这里,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15年间,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卓杰老师先后19次带领实习支教团奔赴这里,在坚守奉献中找到了自己“幸福”。
15年来,西北师范大学以联合编队形式,先后派出29批、7300名学子“接力”这场实习支教“马拉松”,为促进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西北师范大学新疆阿克苏地区实习支教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暨“西部边疆地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揭牌仪式。
……
这是接力,更是传承。
冬日的阿克苏,空气格外清新冷冽。
古朴典雅的温宿县第七中学,书声琅琅、歌声阵阵,校园里呈现出一片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这所现代化的教育园区里实现了我的从教梦。”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习支教学生苏艳在温宿县第七中学“圆”了自己的梦。如今,她带领学生在“地理课”上游遍祖国大好河山,看尽世间繁华。
不止温宿县第七中学,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中学、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阿克苏地区7县2市的300余所基层中、小学和幼儿园,都有西北师大学子的坚守和担当。
“这是接力,更是传承。”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石钰智筹建了全市第一个中学生远程控制天文台,照亮了边疆孩童前行的路,被称为“最美阿克苏人”。
“语言通了,感情就更深了。”2009年赴新疆实习支教并选择留疆任教的乌什县第二中学教师马学良初来这里时,没少为学生普通话交流不太顺畅而“费心”。
“如今,孩子们普通话讲越来越好了,整个县城也逐渐发展起来了,我们扎根新疆的心也越来越坚定了。”马学良说。
在马学良影响下,和他从小长大的发小马小明、马伟也选择了留疆任教。三人结伴同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马小明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机器人大赛并屡获佳绩,成立了“阿克苏市机器人创新工作室”。
“不仅仅是我的发小们选择把‘心’留下,当时我们班上9个人都留在这里从事一线教育工作。”马学良说。
无论是同乡携手“向西”,还是同班坚守“向下”,西北师大人把“西迁精神”不断“向西拓展、向下延伸”。
从全市第一个中学生远程控制天文台到阿克苏市机器人创新工作室,无数个西北师大人参与、支撑、见证了整个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
这是情怀,更是责任。
“又可以跟着苏艳老师去旅游了。”“在马小明老师的指导下,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国家级奖状。”“刘国贤老师不仅课讲得好,把我们学校也管理得好。”“我们又见到卓杰老师了,他还给拍了好多照片。”……这是阿克苏的孩子们对实习支教老师由衷地“认可”。
“自从西北师大开展实习支教以来,我们县师资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年轻富有朝气的大学生们也让我们原有的师资队伍‘活’起来、‘学’起来、‘比’起来。整个温宿县小初高学生的平均成绩也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温宿县教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书记李明秀说。
“15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批接着一批干,接力了这场支教‘马拉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剑为这所大学的担当和奉献“点赞”。
“我有很浓厚的新疆情节,也放不下这里的孩子们。退休后我还要回到这里,当一名志愿者老师继续完成我的理想。”卓杰早已把阿克苏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这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使命,秉持‘师范性’本色、‘民族性’底色、‘区域性’特色,着力构建适应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农村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要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说。多年来该校已为西部12个省(区)培养培训了回、藏、维吾尔等42个民族各类学生3.6万余名,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水平优秀师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签署支教协议,成为疆外第一所大规模开展实习支教的大学。
这一务实举措,率先开启援疆实习支教新征程。15年来,缓解了阿克苏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置换了3000多名民族地区教师前往各地师范院校研修,4700多名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为促进新疆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2023年12月,西北师范大学“西部边疆地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阿克苏揭牌成立,持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水平,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这一战略举措,是西北师范大学在建设美好新疆上做出的又一新贡献。在“产、学、研、用”一体化上突破的同时,推动援疆实习支教数字化转型,并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协同重大课题联合攻关。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表示,西北师大将与阿克苏携手一道,继续讲好支教故事,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疆实践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聚焦国家所需、师大所能、新疆所盼、未来所向,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展教育援疆,为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好阿克苏奋力续写“西北师大篇章”。
天山脚下,黄河之滨。看如今,师范教育之果无穷碧;盼未来,民族团结之花别样红。
“同心圆”共筑“中国梦”。(赵宝巾 范宝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