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

新文科 | 哲学学院2023年新文科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甘肃省高校新文科建设‘十项行动’”以及我校新文科建设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新文科建设具体情况,围绕通识教育新模式、本硕博人才培养新机制、专业结构调整、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建设、教材、理论研究与教改、名师讲堂等方面,现对我院的建设工作做如下总结汇报:

一、通识教育新模式方面的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哲学学科育人优势,做好哲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本年度学院先后开展了2022级、2023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调研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地班培养方案。同时,为了切实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学院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全员参与本科生一线教学,注重基础理论讲授。学院在原有所推出的13门全校哲学通识教育精品课课程基础上(具体包括:《中西哲学与文化精神》《批判性思维》《逻辑学》《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国哲学与智慧》《<黄帝内经>与健康人生》《孔子与进取人生》《老子与智慧人生》《儒家经典与现代社会》《现象学方法》《伦理学与生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阳明心学与人生修养》),2023年又精心组织申报并最终获批了6门全校哲学通识教育精品课课程,分别为:《西方哲学智慧》《<四书>中的身心健康之道》《科技创新与思想实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儒学与现代社会》《电影与哲学》。这19门哲学通识类教育精品课程的开设直接助益于全校各专业的本科生,促进了同学们好奇心、想象力、辩证思维、家国情怀等为核心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哲学知识普及、哲学思维训练、智慧启迪等方面有所收获,又能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厚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一些课程的开设,如现象学类课程,还吸引到我校其他学院的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前来旁听。

二、本硕博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

我院哲学本科专业培养体系相对完善,建设有经典诠释学博士二级学位授权点、哲学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尤其是自2019年独立建院以来,我院哲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就业率和升学率连年提高:2022年,学院哲学专业本科学生考研报考率达到83%,考研录取率50%2023年,学院哲学专业本科学生考研报考率达到83%,考研录取率44%

我院教师从 2012 年起就开始组织哲学经典的读书会活动。现学院开办的读书会有五个:谢增虎研究员主持的“易•道•禅”读书会、师庭雄教授主持的“黑格尔德语原著研读”读书会、王珅副教授主持的“现象学”读书会、朱海斌副教授主持的“经典诠释”读书会、李永亮副教授主持的“四书”读书会。通过读书会,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很多同学在考研考博中脱颖而出,考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学校硕士生、博士生。读书会的开设对本硕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建设

结合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学科研究特长,我院现设有中国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所、伦理学与宗教学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设置不仅是研究专长的区分,更是在专业结构方面的科学合理安排,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也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同时,也是专业内部学科研究方向交叉的体现。尤其是结合哲学专业自身普遍性研究的特点,面向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了通识类教育课程和研究生荣誉课程,更好地将学科交叉建设、融合发展,从院内有效地扩展到了院外,为我校新文科建设内涵式发展贡献了具有哲学学院特色的方案。

四、课程建设和教材方面

我院结合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要求和目标,特别注重强基础、补短板,将哲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作为基本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升学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我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等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了专业基础培养的重要性,课程设置相对科学合理。截至目前,我院建设两门线上课程:《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导论》,一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伦理学》。同时,结合外语对于哲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我院设有《哲学外文经典原著选读》、《哲学专业英语》等双语教学课程。教材方面,我院坚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植入思想,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严格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严把政治关、学术关。此外,在秉持科研助推教学的课程建设理念下,学院积极发展课程建设。现已建设完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项目《中国哲学史》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阳明心学与人生修养》和《伦理学》2项;在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西方哲学史》1项,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当代英美哲学>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胡朝都老师的《<西方哲学史>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两项。这些课程建设项目的开展,无疑为落实科研助推教学理念,提升学院新文科教学工作建设的质量形成强势助力。

五、理论研究与教改方面的建设

我院围绕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制定重点课程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重视重点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目前,建设有学院平台通识课与教学研究项目《批判性思维》、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西方哲学史》、参与式研讨课程《西方伦理思想史》、参与式研讨课教学改革项目《西方伦理思想通论》、双语示范课项目《哲学专业英语》等。

六、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基地建设

2023年,学院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陕西秦安实业有限公司、甘肃中源金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华池县委党校、甘肃獒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金城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等五家单位协同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

 该项工作的开展,为学院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和实习岗位,为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实习的成效,落实协同育人、学以致用的社会服务机制开拓了良好局面。

七、名师讲堂方面的建设

 自2021年以来,学院以抢抓全校新文科建设为契机,以长江学者身份拟引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著名学者杨国荣教授来院工作。同时也聘任了国内著名宗教学专业著名学者李炽昌教授、现象学著名学者倪梁康教授、中国哲学专业著名学者李晨阳教授、德国近现代哲学著名学者王庆节教授为我院的客座教授。这些著名教授的聘任不仅增强了我院哲学学科各方向的教学科研力量,更使我院在名师讲堂建设方面成效显著。2023年度,学院还先后邀请了同济大学的陈徽教授、中山大学的黎汉基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肖群忠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廷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陈赟教授、重庆大学的何祥迪副教授、复旦大学的何俊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白奚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的林乐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的胡海波教授、中山大学的马天俊教授等11位全过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了13场次高水平专题学术讲座。

八、“中和论道”学术平台的建设

哲学学院的新文科建设亮点是特色学术平台“中和论道”的搭建。该学术平台是由我校原党委书记陈克恭同志倡议,由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与中和集团董事长洪涛先生共同商议并发起的集思想传播、学术研讨、沙龙于一体的讲座平台。

该平台自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每两周举办一次。讲座每次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主讲,包括李幼蒸研究员、倪梁康教授、王路教授、陈春文教授、李朝东教授等人。参加听讲的听众包括甘肃省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教师、党政机关干部、商界精英等各界群众。

讲座内容涉及哲学一级学科下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技哲学、美学等各个二级学科方向。讲座内容并不仅仅限于哲学,还涉及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讲座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实质,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尼采、笛卡尔、休谟、康德和卡西尔的相关思想,中国哲学关于《论语》《大学》《中庸》《易经》、儒道关系以及中医等论题,还有科学与人文、科技哲学的相关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总之,内容涉及哲学、艺术等学科的许多重要论题,贴合现实生活场景。

讲座内容最终以《中和论道》辑刊形式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目前已出版至第九辑。除此之外,还设有“中和论道”微信公众号一个,该公众号对每次的讲座内容进行发布。

截止目前,该学术平台共举办讲座106场次,2023年度顺利举办“中和论道”学术论坛13场次,每次听众100多人次,累计10000人次以上。讲座起到了砥砺智慧、启迪思想、弘扬文明、推进哲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人文素养、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功效。“中和论道”学术平台已经成为西北师范大学的一个文化品牌,它不仅在校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也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未来,“中和论道”学术平台的发展,将会加强组织管理,在学院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以负责规划每学期的主讲主题、主讲嘉宾的邀请、平台正常运行的经费支持、《中和论道》辑刊的编辑、出版等,以保证该学术平台继续发挥思想共享、文化传播、文明赓续的重要功能。




                                               

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