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

经验分享 | 王茹花:实践在当下,功夫在平时,使命在未来

大学英语的视听说一直是是老师和学生的痛:对学生而言,“练什么,怎么练,和谁练”是难题,对教师来说:怎么评价与反馈同样是个难题,这个问题在大班额授课且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就显得更加突出,学生课堂上没有办法做到全员参与,教师也没有办法给予一一反馈指导。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本次网络直播课程最大的障碍就是视听说课的音、视频文件不能实现同步播放,即时交流也变得困难重重。下面是我个人操作实践中的一些感受。

一、 笨鸟先飞菜鸟多练

    近五年来,在教学中我感觉到最大的压力就是日新月异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发的变化常常让我觉得力不从心,寝食难安。那么,一直以来对电子设备操作技术悟性比较弱的我来说,要与时俱进,我只能笨鸟先飞,拙手多练。这几年,根据学校、教务处、学院以及出版社的培训和力荐,我先后使用过的平台和软件很多。主要有批改网、随行课堂、知乎、智慧树、学堂在线(雨课堂),QQ群、微信群、趣味配音、各种录屏软件还给学生推荐过很多在线单词记忆或者口语练习的APP等。所有的这些实践里面最有效果的也最受学生喜爱的就是学生自己录制他们练习口语的视频。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就突发奇想,现在的孩子们这么喜欢自拍和直播,那不妨让他们把练习口语的视频拍下来交给我,这样我就可以针对每一组学生口语练习中的问题给予精准的反馈与指导,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做到全员参与。在过去的三年实践过程中,从17级学生最初的青涩、不情愿、形式单一到19级学生的踊跃参与和形式多样,都让我欣喜地看到视听说教学中我们师生的所有付出与变化。面对这次疫情和不期而至的在线教学的情况,我们应对自如。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实践在当下,功夫在平时。笨鸟先飞,菜鸟多练是我们破旧创新,涅槃重生的信条。

    二、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这次我和往常一样,也是担心笨拙的自己跟不上新形势的步伐,所以在学校倡导接受在线教育培训的时候,我也是早早着手开始学习。在线教育培训的第一天课程,也就是1月30日,我就按时跟进,当时全国参与当天培训的老师人数少,网络很顺畅,接下来的最初几天也是。通过几天的培训,把我已经使用了一年半的雨课堂里面仍然还没有完全掌握的一部分功能在这个集中培训中也基本上掌握了。于是,从2月1日开始,我就和学生通过微信或者QQ联系,首次实践这些新学的功能,尤其是直播功能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上一学期的知识。2月4日,我与我任教四个班级当中的一个开始了第一次网络直播课程的练习,当时通过屏幕看到我的时候,学生们很兴奋。在这期间,有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不能露脸或者老师不出镜没有上课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我和每个班级的学生分别进行过三到五次的练习操作,也把新学期新的内容学习了一部分,早早做到了错峰上课。随着参加培训人数的剧增,一部分专家学者和网民都预测到可能会出现的网络拥堵现象。鉴于这种情况,也考虑到学生宅在家里无聊,同时也是为了熟悉操作,我就适时适量地将第二学期的部分内容的预习PPT提前发给了学生。比如在受学生们喜爱的情人节的前一天我就发送了与第二个单元主题Love相关预习和趣味学习材料,绝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之后,随着参与培训人数的再一次,不同科目对在线教育平台的不同需求也使得雨课堂的弊端显现出来了。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也防止网络拥堵,于是我又发动我的学生和我一起,于2月11日开始练习使用大家力荐的企业微信。在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我们共同努力下,在正式开学之前,我们都基本上掌握了这两个平台适合我们这门课程的基本操作功能,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三、 课内课外,线上线下

 在这特殊的时期,我和往常一样,提前布置练习任务。然后,学生自由选用练习模式和自主寻找练习伙伴,课后练习录制完成发给我,我在授课前一一在线批阅和反馈,找问题,提建议。在线集中授课时就突出集中的问题给出修正完善的建议的同时我会展示一些做得非常好的也愿意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作品,让学生们自己评价,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最后,再给出修改完善的建议用于课后再练习和再完善以及下一次练习的任务和需要注意的语言知识点、视听材料、提交作业的时间期限等,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更加重视这个视听说的练习而不是流于形式,也能更好地起到督促作用,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员参与。所以我以往采用的视听说课程具体操作和实施的方案很适合这次网络大规模授课的形势,对我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已经习以为常,操作都是轻车熟路了。这样以来,本次在线教育我们地视听说课程既有效地实现了“课外课外”相结合,也实现了“线上线下”相辅助的模式。而且在这个特殊时期,这种方法也避免了在线授课就等于网络直播的这种误区和网络拥堵造成授课质量低下等的问题。

 四、 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为了鼓励孩子们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考虑的学生的来源、英语基础、性格、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我建议他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和任何他愿意一起练习口语的人来练,不一定和本班,本年级、本校的,可以是以前的同学,外校的,外省的,甚至是外国的国际友人等,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在线交流,这样一来就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以往一样,那些外向活泼,基础好的学生喜欢录制视频,配了文字,有些同学的文字还是双语的,这样就更有效地保证了练习的质量。内向、基础弱的学生不愿意露脸,采用录制。还有一部分同学采用趣味配音,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道的表达和发音。同时,我也能了解到那些孩子不善言辞或者性格内向需要多鼓励关注等。在这特殊的时期,和往常一样,我尽量使教材主题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有话可说,而不是照本宣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大学英语试听说教学中学用两张皮的问题。以本学期的第一周为例,我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第一单元教育主题和疫情防控为贴合点,谈论教育的重要性。这样也把思政教育、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很好地融入到了视听说的练习中来。网课的形式更加方便了我们师生的联络和情感的交流。学生作业提交比以往更加高效,交流于反馈也比以往更加便捷、频繁和及时,效果更加良好。

    五、 融会贯通、行稳致远

 针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具有班额大,课时少,任务重,差异广,评价难,反馈弱、实操性较强等的特点,我这两年来尝试着在日常教学采用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补充”的模式,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育中凸显了它的优势和可推广性。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的意愿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对时下较实用的诸如编辑软件等的教育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且也可以将专业知识、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程中来。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将工具性的语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做到融会贯通,能够更好地行稳致远。

 总之,无论是传统的在教室里面对面的授课,还是信息时代在“云端”的隔空相望,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活得更好。所以,无论是对于这些“初心未改”的教师来说,还是对于那些“怀揣梦想”的学子来说,我们今天所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新冠肺炎病毒,也不是如何快速掌握或者开发出名目繁多、功能各异、良莠不齐的APP或者平台,而是静心思考在病毒肆虐、灾难四起的当下和今后,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