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

经验分享 | 计算机学院张强等:课程组研讨式教,多对多启发式学

课程组研讨式教,多对多启发式学

——计算机学院《数据库》课程组在线教学经验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 强 冯丽霞 刘颜星 黄  萍

 疫情当下,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总体要求和部署,如何高效发挥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探寻网络教学新机遇,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成为当前大学教学面临的新课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组四名老师积极面对,针对教学团队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式确定、在线工具选择、教学理念转变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研讨和实践探索,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目前已取得初步效果。

    1、破除自导自演的传统个人教学形式,建立课程组协作研讨的教学团队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是集理论、算法、编程、开发、工程项目为一体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专业课程。课程教学要求老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单独一位老师很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一问题,课程负责人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于上学期末及时组建了课程组教学团队,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语言、数据库操作和工程应用设计四个方面。根据课程组老师的特长,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来主要负责各个教学内容的设计,达到了分工协作、扬长避短、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团队教学目的。创新性地在教学团队内部设立课程观察员,形成课程组内部督导、评论机制。本学期没有教学任务的老师担任课程观察员,对本学期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课堂全程监督和教学效果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形成教学团队自我纠错机制。

课程组形成集体研讨备课的工作方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任务进行规划部署,统一要求、共同设计、相互说课、点评优化,最终形成本课程的教学讲义。课程建立了每课研讨、每班分析、每章总结、每周例会的工作机制。

  2、破除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三环节”启发式教学新模式

针对当前不能进行面对面线下教学的实际,避免网上长时间在线教学可能会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把控等问题,课程组放弃全程在线直播的教学形式,按照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老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慕课学习与教材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知识导引-学生自学-串讲总结的“三环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知识导引,以知识导读和作业布置为主要内容,对本章节知识结构和学习导引,提出学习任务、具体要求和重点难点,向学生敲黑板、划重点,并布置本章节作业。第二环节学生自学,以网上慕课学习为主。学生根据推荐的网上慕课进行在线自主听课,结合教材和PPT对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也可以选择其他在线慕课进行补充学习,要求完成本章作业,在平台上进行提交。第三个环节串讲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慕课学习后提交作业所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有重点的串讲和总结,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统一在线答疑。最后教师总结本章学习内容,完成本章节教学任务,统筹做好线上教学线下指导的工作。

  3、打破一个课堂只有一个老师的老套路,构建多主体综合网络学习研讨厅教学形式

 转在线网络教学挑战为机遇,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打破一个课堂只有一个老师的老套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方式,构建网络环境下的 N(老师)+M(学生)的多主体综合集成学习研讨厅,形成多对多+一对多+一对一的多元化教学形式。所谓多对多教学形式,是指4个授课老师同时对3个班级114名同学进行在线授课,通过支持多人语音交互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本课程组使用企业微信语音会议),4个老师和3个班级同学同时在一个课堂,每次授课一个老师主讲,另外三个老师补充说明。对于同学们课堂提出的问题,多个老师可以同时参与对该问题的讨论、讲解,通过老师们的参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形成大的讨论课堂。所谓一对多形式,是为了有效补充大班授课不能及时在线监测和重点答疑辅导的弊端,每个班的任课老师分班级利用雨课堂发布课程测试题目,进行在线监测和在线答疑,尤其针对本班同学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所谓一对一形式,是每个老师在课外,利用网络在线交互工具(微信、QQ等)为同学进行一对一答疑。

  4、组合多教学平台工具和资源,形成教学活动多点支撑平台

    为满足教学各个环节的需求,发挥各个教学工具平台和资源优势,我们对各种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测试和体验,最终分别选取长江雨课堂、企业微信、Moodle平台、计算机专业在线教学实验平台等工具和MOOC教学资源,支撑整个教学活动。其中企业微信用于大班知识导引、串讲总结等在线授课活动;雨课堂主要用于小班在线知识检查、重点讲解等在线教学活动,Moodle平台用于教学资源管理、作业提交、难点讨论等线下交互活动;计算机专业在线教学实验平台用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数据库操作语言在线操作实验内容;利用中国MOOC国家精品课(本课程推荐中国人民大学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在线自学。以上工具的使用,能全面有效地支撑在线教学活动。

  5、转变教会知识的片面教学理念,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在线教学,课程组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学生继续沿用中学养成的灌输式学习习惯,不习惯使用电子教材、不习惯利用网上视频资源学习,反映为自主学习能力差,对老师讲授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知识更新的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课程组提出以“生”为本、以“研”为主、以“创”为先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为中心,围绕创新能力培养,推动课程从“传授模式”向“启疑模式”的转变。注重提升适应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学习习惯,挖掘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潜力,激发学生批评性学习的精神,通过网络课堂,全面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实现教师和学生终身教学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疫情拉开了师生的物理空间距离,网络把我们重新聚集在虚拟的“小世界”,这场疫情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促生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和创新运动,我们面临着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在内的诸多改变。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线教学促使了翻转课堂的应用,雨课堂实现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MOOC资源给学生提供了聆听国家级名师精彩授课的机会,学校、学院教学资源平台倒逼式完善。对我们数据库课程组来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挑战,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教学创新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改进,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完善。如何引导所有学生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有效评价在线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学生返校后如何延续当前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的征途,我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