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 孙小春:我的线上教学实践与探索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每个人2020年的打开方式均有些不一样。作为一名教师,假期除了居家关注疫情发展、统计调研上报学生健康情况,指导学生假期研读之外,禁不住为新学期的教学担忧起来。
忧虑1(我该怎么教):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延期开学已成定局,“停课不停教”自然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然而这种形式下该如何教呢?对于我的课,感觉也是困难重重。其一,数学专业课教学中为更好地再现思维、演绎推理及研究过程,多数情况下还是采用与学生面对面的粉笔板书教学,眼下明显是实现不了了。其二,近年来本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教后学,学后论”的教学过程,目前形势下,当堂讨论的生生互动就不能很好的实现了。其三,新学期的教学任务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班级,作为老师的我和学生们的磨合达成度是零起步,能否共同及早达成学教共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也是我极为担心的。
忧虑2(学生该怎么学):1.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框架、知识背景、重难点等内容的讲授指导之后,学生有目的的阅读、练习是对知识的再学习、也是自我能力的再提升、更加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再检测。因此,练习作业的即时有效完成、即时准确反馈、及时精准答疑都是极为关键的。2.完成作业后的“生生”讨论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再梳理、更是学生批判、创造、沟通、合作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当前疫情形势下,这些平时教学活动中都极为重要的环节如何保证得以实现,也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一、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职责所在,在线教学自然是当前形势下最有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在线教学,也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1.自我焦虑感。
记得有人说过:“教师是最难自我改变的一类人群,因为他们从来都是教别人的”。突如其来的疫情现实,使得以往的教学时空都发生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这种形式下必须做出改变。然而,网络上“直播很尴尬,网课很孤独”等各类新闻消息也层出不穷,能否有效地从事教学活动,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刚开始我心里也极其担心和焦虑。
2.寻找方法的无力感
尽管教育部门提出了“利用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方式,有效进行在线学习”“利用慕课平台、国家、省级校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等号召,各类教育在线平台广告也蜂拥而至,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所教课程的在线教学,心里仍然很没底。事实上,近年来自己手头积累的教学资源也不少、平时上课辅助教学的网络平台、app软件也不少。然而,这些都是平时教学中的辅助性材料和辅助的方法手段。当前,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肯定不能是将现有教学资源的简单投放、而限于网络平台的网络支持能力有限的压力,在线直播哪怕能顺利进行,其他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如何进行?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份2月11日的“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引起了我的注意。该文指出:“ 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同时,我校教务处2月16日发布的“关于延迟开学期间开展在线教学有关问题的说明”更加详细解释了在线教学的内涵与要求。说明指出:“在线教学≠直播教学。在线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直播课程、自主学习+直播、自主学习&答疑。教务处对三种模式的意见是:强烈推荐使用“自主学习+直播”模式,一般推荐使用“自主学习&答疑”模式,不提倡全程“直播课程”模式。”
确实如此,在线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形式所在,其目的应该紧紧围绕在“人才培养”的根本上,落实到每门课程上,最大可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才是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学校教务处积极指导 “雨课堂”教学平台的使用,学院刘建成副院长也首当其冲,为全院老师开展了雨课堂的在线教学示范课。事实上,很早时候,我也参加过西北师大和兰州大学举办的“雨课堂”操作培训,只是一直觉得对于理科专业教学确实仅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其中一些功能别的教学平台里也有,所以一直没有使用过。当然,其中的课程回放功能、习题设计导入、答题情况分析、弹幕发送等功能都是该平台的优势所在。
三、却看师生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当明晰了在线教学的总体思路,也有了学校的“雨课堂”平台支撑,对于喜欢教学工作的我而言,早已跃跃欲试了。本学期主讲《数学分析II》课程,选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的教材(第四版)。教学内容为第八章至第十五章内容。
准备工作:1.建立联系沟通群:微信群+QQ群+对分易教学平台。2.推送教材电子版(第三版)。3.推送匹配教学进度和教材的慕课资源: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吴畏教授、柴俊教授等)(中国慕课、学习强国)4.向学生沟通,共同测试熟悉“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和“对分易”提交作业流程。5.精心备课:因为以前的PPT均为Latex编辑软件生成的PDF格式,现在转换成PPT格式,确实不太容易,同时,雨课堂的插入习题等智慧功能不尝试也确实浪费,因此,需要对课程教学的PPT进行重新设计,这部分工作量还是很大的。6.熟悉数位板的书写操作:始终觉得,演练分析在数学课程上不可或缺,幸好,“雨课堂”中有板书功能,因此,配备一个数位手写板应该是不错的。7.向学生讲清楚在线教学的内涵。特别强调重要的是学习,不是听完课就完事了。
在线教学初尝试:2月25日下午5-6节是这学期的第一次课,2点钟开始与同学们一同进入“雨课堂”。在第一个小时的语音直播过程中,整个网络还是相当流畅,因为设计了习题穿插,同学们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在第二个小时的课程中,网络有卡顿现象,幸好有“腾讯会议”的预案,因此改用“腾讯会议”进行教学。总体来说,对于初次进行线上教学的我来说,有点兴奋与激动。整个课程结束,已然累瘫。
雨课堂回放照片1
教学效果:事实上,在此之前,对于教学效果我是最为担忧的。然而,从上课开始,虽然弹幕一直开着,在我没有任何强调的情况下,除了出现网络卡顿情况下,同学们的注意力是高度保持的。同学们没有纠结于软件的细节操作而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课程学习中,这也是我最愿意看到的。同时,配备于“雨课堂”的板书功能和Wacom数位手写板,之前关于智能展示PPT,不能板书演示的忧虑也消除了。
四、用心精至自无疑,恐君不醉亦沉迷。
26日上课前,同学们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上交了作业。根据作业情况来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到位的。
同时,根据学校其他老师的经验,26日第二次上课,我索性将“雨课堂”和“腾讯会议”同时结合使用,这样既可以定向与单个学生或者全体学生进行视频语音互动,又能够借用“腾讯会议”直接屏幕分享现场“屏幕书写墨迹”,同时“雨课堂”后台又能进行习题插入和课程回放。当能够顺利完成好一件事情时,心里感觉确实挺美的!
经过两周多的线上教学实践,目前,“雨课堂”也进行了升级更新,“长江雨课堂”分中心的建立,基本解决了网络卡顿的问题。同时,“雨课堂”新上的屏幕分享功能打消了理科教师的手写顾虑。最近,我开始试着学习摸索Markdown nice的数学网络编辑语言,除了在线课堂的现场答疑和“对分易”平台上解决同学们的相关问题之外,也试着利用个人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就同学们的集中关注问题加以汇总与解答。
自然,就目前“雨课堂”的使用,建议增强学生端弹幕以及其他交互的数学公式编辑功能,尤其是理科学科,交互中公式的排版编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之,教学工作也是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的,只要用心,乐趣也是无穷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