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 教育技术学院: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教育技术学院自2月24日正式上课起,68门课程全部通过在线教学授课,其中包括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出版3个专业44门专业课程,全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信息化教学”24门,教师和学生均反映教学效果好。
一、平台使用:多平台联合
教育技术学院有多年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积累,利用MOODLE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已有10年时间。在本学期之前,学院就有超过50%以上的课程在教学中使用课堂派、蓝墨云、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根据起先开展在线教学授课学校出现的网络崩溃、卡顿等问题,学院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大家认为,应该采用多平台联合的方式进行在线教学,直播应该以腾讯、阿里等提供云服务比较成熟企业或长期提供视频会议服务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保证课程教学直播。还可以在在线教学中根据种课程特点,选择一些辅助工具,如微讲师等。目前,学院教师使用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1)Moodle+雨课堂(课堂派)+ZOOM;(2)课堂派+ZOOM+(QQ、微信);(3)课堂派+腾讯课堂+微讲师+(QQ群);(4)腾讯会议+微信+EV录屏。
二、教学模式:多模式并存
结合学院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以及以往课程中引进使用MOOC课程的经验,学院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内容等方面,选择恰当教学模式进行在线教学,不只是简单进行直播教学。全院鼓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在线教学,在学院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在线教学格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在线教学模式:
(1)基于MOODLE在线课程的自主学习+直播教学(重点讲授、辅导答疑)模式。全校教师教育公共课“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和“信息化教学”24门次和“教育技术学导论”“远程教育应用”等专业课程均采用此模式进行。
(2)课前准备“自主学习”+课中直播“讲授+互动交流”+课后作业“巩固+自主学习”模式。学院大部分专业课程采用此模式进行在线教学,如郭炯老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贺相春老师“移动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后端)”等。
(3)基于MOOC课程的自主学习+直播辅导、答疑+(课后实践+直播交流)教学模式。3个专业有5门课程应用此模式进行教学。
(4)基于互联网的校级协同教学。张筱兰教授和广州大学杜玉霞老师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协同教学,共同为学生在线开设“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课程。
三、网络教研:促进教学实施
为做好在线教学,学院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网络教研和交流。(1)学院开展在线教学准备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会议,老师们就技术平台使用和教学准备中的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特别是就不同性质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和对教学需求满足情况进行深入讨论,为教师选择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了良好引导。学院教师也通过学院本科教务QQ群和学院微信群,主动分享在线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寻找更加适合我们学院课程和学生的在线教学模式和方法。(2)教师教育类公共课开展集体备课,所有承担公共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MOODLE平台移动端使用、在线教学活动组织、直播教学精讲等主题开展了2次集体备课和教研,取得良好效果,为教师顺利开展在线教学理清思路、分享方法,保证了在线教学顺利进行。(3)课程群教师小范围教研。如智能教育课程组贺相春、樊敏生等多次通过网络进行教研活动,小范围的教研更为深入地促进在线教学良性发展。(4)在线教学反思。在开课第一周进行在线教学之后,学院要求教师提交课程在线教学实施反思,就在线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并把反思在一定范围分享,促进共同反思,一起更好开展在线教学。
四、质量保证:多措施并举
在线教学的关键是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点名、提问等在线管理和监控措施就能保证在线教学质量,要通过多种举措保证在线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标准不缩水,教学质量不降低。(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破除在线教学=直播教学的观念。学院通过各类会议,推送在线教学相关研究,分享教师在线教学经验等,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把教学做直播,不把自己当主播。(2)加强资源建设。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MOOC课程、高校学科教学资源库、出版社网站等收集各类教学资源,并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学院。(3)选择合适教学模式和方法。帮助教师通过分析课程、学生以及现实状况,选择适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开展在线教学。(4)加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开展在线教学,重在学习活动设计,只有良好的在线学习活动,才能保证在线教学质量。本院教师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学设计训练,能够做好在线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