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 | “五育”并举创新体系

  什么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

  学校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契合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落实国家“六卓越一拔尖”和“四新”(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战略,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培养造就国家创新发展所需的基础研究人才。2021年制定《西北师范大学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西师发〔2021154号),2022年出台《西北师范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建设实施方案(修订)》(西师党发〔202222号),依托“丝绸之路文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云亭”理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通过前置招生或新生入校后遴选,在中文、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基础学科及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基础学科每级组建基地班,积极开展新时代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历史丝路文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2020级24人,2021级13人,共37人。

   2022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199人。
   2023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198人。

   2020-2023年共434人。

什么是“五育”并举创新体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新时代“五育”并举创新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拓展多方资源,持续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在五个学院两年试点的基础上,2021年出台《西北师范大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一是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开发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综合评价的信息化平台及APP,三是编制具有西北师大特色的体育、美育、劳育教材,四是打造具有西北师大特色的体育、美育、劳育一流课程。以此为契机聚力提升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非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学科竞赛能力,学生职业发展潜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