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微专业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进一步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24年学校首批立项建设短视频制作、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心里咨询及科学科普教育5个微专业,现开展2025年微专业建设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原则
1.服务国家发展。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方向。
2.突出交叉复合。以优势领域为基础打造交叉复合特色项目,推动跨学科知识融合,着力培养适应复杂社会需求的人才。
3.突出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独特优势,将师范教育理念融入微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彰显师范院校微专业的育人特色。
4.强化协同联动。加强院系之间、院系与企业之间的联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
二、申报要求
微专业由牵头单位负责申报,鼓励跨单位组建团队。申报微专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1.建设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与现有专业或项目有明显差异;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基于多个优势领域打造学科交叉型项目,或聚焦某个专业方向打造特色项目。课程应体现一定通识性,适合跨专业学生修读。教学模式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鼓励有条件的课程配套建设MOOC或智慧课程。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交叉领域、艺术素养交叉领域微专业建设。
2.每个微专业原则上开设5-8门核心课程(含结业综合考核),每门课程为2-3学分,总学分在12-20之间。鼓励开设的课程使用已建设好的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或智慧课程。
3.微专业负责人在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具有高级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主讲本微专业课程1门及以上。教学团队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能够积极参与微课程建设与管理,主动开展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
4.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课程体系能够支撑项目培养目标,应为某一领域所需要的特色课程群(微专业建设可与行业内认可的执业证书、企业需求紧密对接),有完整的课程设计和具体开课计划。
三、建设管理
1.学校为微专业首期有序运行提供经费保障。
2.微专业获得立项后,由牵头单位负责建设和管理。
3.微专业原则上应于下学期开始招生,建设期为1年。
4.其他相关规定详见《西北师范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附件1)。
四、评选程序
1.学院开展相关调研,填写《西北师范大学微专业建设申报书》,制定微专业培养方案,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论证,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后报送教务处(每个学院限报1个微专业)。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后确定立项建设项目。
2.有意申报的学院请于4月25日下午17:00前将《西北师范大学微专业建设申报书》(附件2)上传至“教育教学项目管理平台”:http://210.26.109.194/admin_xmsb/#/login(附件3)。同时,请将签章后的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两份提交至行政2号楼110室。
3.联系方式: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科,王老师,7971611。
教务处
2025年4月15日

